田雨霖 官方网站

http://tianyulin.zxart.cn/

田雨霖

田雨霖

粉丝:159599

作品总数:10 加为好友

个人简介

田雨霖:1958年至1961年毕业于北京工艺美院,1961年至1969年北京工艺美术研究所设计室主任,1969年至1973年在北京工艺美术工厂设计室工作,1973年至1995年北京工艺美术学校副教授、...详细>>

艺术家官网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 关注艺术家

留言板

艺术圈

作品润格

书 法:议价

国 画:议价元/平尺

匾额题字:议价

拍卖新高:未提供

联系方式

艺术家官网负责人:小张

邮箱:artist@zxart.cn

本页面资料由该艺术家或本主页注册用户提供,张雄艺术网不为上述信息准确性承担任何责任。

丹青绚彩 时代华章——论田雨霖先生的花鸟画新风

  田雨霖先生的名字早为画坛所知,也为社会所识。他受书香门第家风熏染,自幼习画并立志丹青,少年时便得中国画名家王雪涛亲授,也蒙陈半丁、李苦禅、汪慎生、黄均等诸师教益,在学识、修养、造型、笔墨上都堪称走着中国画研习与创作的正道,他的风格也因此比较早奠立起来,形成了洋溢生活感受、意境清丽优雅的自家面貌,尤其在花鸟画的造型与笔墨趣味的灵动上显出独特的功力。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他和所有欣逢盛世的中年画家一样,焕发出蓬勃的创造活力,不断以新作参加各种艺术活动,在花鸟画的探索上努力精进。于此同时,他长期行旅于英国、加拿大、日本各国及海峡对岸,在艺术交流中传播中华文化,也更加自觉追求花鸟画艺术的现代审美观念与表现形式。一位画家在学术上难能可贵的精神在于不断突破自己,超越自己,朝向更高的水平迈进。田雨霖先生放学问艺、穿越文化边界的旅程中对中国艺术的当代文化价值有了更多体认,对探索花鸟画的时代精神、时代意境、时代气息有了更为鉴定的信念。当他晚年回归本土时,他的艺术状态进入了新的境界,以超乎想象的勤奋和沉潜的精神创作出了一批又一批新作。2009年晚春时节,他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大型个人画展以及出版的精印画册,可以说是他年界七旬之际的一次艺术回顾,也是从他大量创作中精选出来的佳作汇集。当他的作品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属于田雨霖的鲜明的艺术风格,更有他通过花鸟画艺术探索为中国画的当代发展所作的学术贡献。

  中国画的花鸟画体系拥有极为深厚的传统,这为当代画家提供了足够的历史风范和经典楷模,同时也向当代画家提出了如何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超越传统、表达出时代特色的艰巨课题。进入新时期的中国画坛,一方面借赖于开放的文化条件,有了敞开思想吸纳不同文化优秀营养的可能性,但令一方面,如何在具体的类型中创造出新的时代风范,需要画家首先在思想上提升认识,并投以持之以恒的努力。田雨霖先生的花鸟画在体格上属于兼工带写一路,他十分擅长在花鸟画写生的基础上提炼与概括,既塑造出花卉草木形象的可信度,又在笔情墨趣间寄寓自己敏锐的感受,下笔造型十分果断,同时笔墨的变化又十分丰富。但是他不满足于自己已经非常熟练的一套花鸟格式,而是提出“大花鸟境界”的课题,对花鸟画的创作采取了新的审视角度和思考。他的一批代表作十分鲜明地采用了巨大尺寸的画幅,将数十种花卉草木集合在画面的结构之中,在巨幅作品的构图上充分体现了驾驭全局和总揽通幅的精湛功力。在他的大幅作品面前,我们可以感受到整体上一气呵成的淋漓畅快,千姿百态的花木形象在画面中相谐相生,穿插错落,犹如一部乐音丰富的交响曲,既有总的解构形成贯穿画面的主旋律,又有局部变化极为丰富的乐章。创作大幅作品特别考量着画家既能驾驭总体,又能刻画细节的造型能力,田雨霖的花鸟画首先在这方面达到了超越前人的时代高度。中国古代把”致广大,尽精微”作为艺术创造的上乘境界,很显然,田雨霖以此为自己长期追求的目标,把“大花鸟境界”的营构当做自己的主攻方向。在他的作品中,不同形态的花木形象能够汇合成满目斑斓的整体氛境,又各具情状展现了不同的丰姿。花鸟画艺术在传统中偏重于文人逸兴的个人表达,但如何保留花鸟画的文人表现趣味,又使花鸟画能够进入现代的审美空间,需要做新的探索,田雨霖作品的崭新面貌就在于他把文人写意的笔墨趣味方面的优长传承了下来,同时将其扩展为富有现代解构和现代形式的大幅作品。这样的方式不是“小画”的放大,而是“大画”的创造。他的作品草木葱荣,花卉艳丽,在线条的长短穿插、设色的冷暖相间上富有千奇百态的变化,传达了大自然花鸟蓬勃的生机。可以说,他画出了具有崭新品质的现代殿堂式的花鸟画,使花鸟画从传统的”小众“欣赏空间走向现代的”大众“欣赏空间。这是他对花鸟画时代发展所作的贡献艺术。

  艺术观念的更新需要形式语言的跟进,当田雨霖提出”大花鸟境界“的学术课题时,他也努力从形式语言上寻找新的突破。传统花鸟画在明清之际愈发趋于表达文人自我情怀的格局,折枝花鸟成为主流,也形成了格式化的倾向。而田雨霖在探索中既继承了明清以降文人花鸟画的写意传统,又在画面的意境上直追唐宋时期花鸟画的宏大格局。为了营构出画面整体丰富的情境,他在画面的空间关系上作了深入的研究。他作品中的花木形象既有从平面的角度展开的特点,常作通体满幅的构图,使花卉草木的形象密集的占满画面的空间,甚至有超逸出画幅尺寸 的蓬勃张力。与此同时,他还在平面扩展的基础上作纵深的处理,使得画中的形象不仅具有平面展开的张力,还具有在空间上的深度景观。这样他就获得了更为丰盈和充实的意境。他将传统中的”大画“观念和”小画“观念结合起来,使得作品中的花鸟世界拥有横向与纵向蓬勃生长的生机。这样一种新的画面空间关系使得品类多样的花鸟声明能够自然地在画面中拥有存在的位置,又相辅相成为整体的意态。他经常将不同季节的花卉草木集合在一个画面之中,使得作品有四时花卉同时盛开的情景,与其说这是他艺术功力淋漓尽致的发挥,不如说是一种关于自然声明的浪漫主义吟唱。在丰富的花鸟形象中,他向往自然、歌咏生命的艺术情怀得到充分的体现。

  作为一个从传统中走出来的画家,田雨霖先生在踏访西方画坛的经历中,一方面探向中国文化的传统深度,另一方面也以他的艺术敏感观察和研究西方现代以来艺术形式的变化。他的花鸟巨构既是从传统中走出来的创新成果,同时也是有机融会西方现代绘画优长的结晶。面对西方绘画现代形式的转换,他思考的是如何使花鸟画具有现代的审美特性,也就是追求花鸟画在现代社会的审美空间中能够具备充分的视觉力量,能够吸引、打动甚至更新人的视觉经验。在某种成都上,他是不露痕迹的将西方现代绘画的形式要素自然地融入到自己的笔端,实现了一种新的”中西融合“。

  田雨霖的花鸟新貌还在于他把花鸟和山水两种体例有机结合起来,也就是所画的花木形象回到他们生长的大地与家园。实际上,他也曾经有过山水画的创作实践,能够在大幅的山水画中表达出层峦叠嶂、朴茂丰盛的气象。但是,他不是将花鸟与山水”分而治之“,而是别具心裁地将二者结合起来,以花鸟为前景,以山水为背景,使二者有机融会成富有空间感而又突出主体的画面形式。这种实践方式的难度比单纯地作山水或花鸟要高,但他锲而不舍的抓住这个目标去解决画面的容量和画意的含量问题。由于有山水形象的衬映,画面中的花木主体显得更加突出,背景中的飞瀑、流泉、云气和前景中的花卉草木交辉互映,让人不仅能够吸吮到花卉的芬芳与清香,还能听到山泉奔涌的乐音与回响,看到云气变换的动态景象。正是调动了花鸟与山水多种因素,他的做品成为富有视觉通感、洋溢着生命动感的交响乐章。

  写意设色花鸟是田雨霖花鸟画的基础面貌,随着他艺术观念的转变和艺术眼界的开阔,他不满足已达到的水平,而是更加深入地思考如何使原有的设色方法跟随这画面境界的变化而转换。在这方面,他集中地在色与墨二者的结合上作了大量探索。他在色彩的敏感度上具有超人的禀赋,愈到近期,他对色彩强度的追求也更加坚定。他注意到现代文化条件下,绘画作品需要有足够的视觉强烈度,才能够更有力地打动人的视知觉,由此他在这方面下了极大的功夫。在适用鲜明的色彩过程中,他从三个角度集中解决画面的视觉强度课题,其一是大胆运用对比度强烈的色相:按照”随类赋彩“的原则,他在描绘花卉草木时运用了纯度极高的颜色,并且大胆地将红、黄、绿、蓝、紫以穿插并置的方式植入画面,形成姹紫嫣红的景观。其二是控制色与墨的比例关系:画面中色相的丰富与色彩明度的强化往往容易导致画面色彩的驳杂,但他理性地把握了”墨色“在画面中的运用,以”墨色“化解”彩色“的火气,以墨的变化衬映色彩的明度,这样就从墨与色两方面都强化了画面的明度和亮度。在墨与色有机的交融中,他的作品既保持了鲜亮明快的热烈之境,又有别致含蓄的雅逸之韵。其三是对光感这个视觉因素的运用:在他的作品中,留白的画面不仅是形式的虚实变化,也是光感显现的空间,在画面中传达出一种面向自然可以感受到光感。这种光感为画面主体的形象增加了醒目的效果,同时也成为他艺术风格的重要特征。纵观田雨霖先生的艺术历程,可以看到他是以为不断积累造型经验与丰富笔墨感觉的画家。要创造出不同凡响的花鸟新风,必须比古人和前人更加注重综合修养,以现代绘画的知识系统支持视觉表达,他的艺术发展过程就是一个不断使画面内容更加充实也不断使绘画语言更加丰富的过程。彩墨并茂,工写兼备,成为他艺术语言的特质。

  艺术的时代精神、时代意境与时代气息需要具体的表现语言来塑造和体现,田雨霖先生长期笔耕不辍,沉潜往复,在艺术表现语言上实现了通达的理想。在新的文化条件下,特别是在社会发展节奏容易使人浮躁于表,空洞于形的时风弊气面前,他是一位特别能够沉得住气、心有定力的画家,也因此能够在表现语言上不断精进,达到自如的精神境界。许多年来,他很少发布自己的艺术见解,更不善海伦空谈,而是坚持自己的信念,作精益求精的丹青文章。他为人谦和儒雅,内心的艺术激情总是通过笔端投注于作品深处,在探索和创造的状态中表达自己的胸臆,但是纵观他的艺术,又可以明确感知他在艺术美术上有着清晰的追求,那就是尊重自然生命的”相成“与”相济“,以”中和“的思想作为艺术创造的支撑,在绘画表现上做到大度而温和,宽宏而庄严,表达了一种弘毅进取而又温文尔雅的情操与品格。他的这种艺术美学观念使得他的创造在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在心灵与物象之间形成了通融与平衡,以”和“与”谐“的艺术境界表达了他对社会和文化的理想。也正是有着这样的美学追求和文化理想,他臻至晚年的艺术境界也必将更加开阔与宏远。(范迪安)